非法集资,又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当前非法集资高发蔓延势头有所遏制,但案件总量仍居高位,类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涉农合作组织等重点领域风险突出,非法集资与非法传销、互联网+、消费返利等相结合,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不穷,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从公安部门查处、披露的一些非法集资案件来看,参与非法集资人群,最后通常落得上当受骗、血本无归的境地,有的甚至是家破人亡。
识别防范有诀窍 “三查两问一增强”
非法集资虽然招数不少,但只要注意“三查两问一增强”,就能有效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三查”
一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就涉嫌非法集资;
二是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三是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两问”
一是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问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考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二是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应当提高警惕,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外,社会公众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问询,待了解详情后再作决定。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一增强
是指增强理性投资意识,自觉抵制高息诱惑,不要相信“免费的午餐”
可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我国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一个企业正常的年利润一般不会超过20%,超高利投资回报分配不可能维持太久,“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
参与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
为了进一步保证大家的幸福
请抵制非法集资高息诱惑
理性选择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