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现代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中,一定包含抵御未知风险、保障生活品质的能力——即完备的财务安全规划。我们描摹不同类型的寿险消费者,为不同族群提供更个性化的寿险规划服务。爱生生不息,财富世代流转。专业寿险规划的意义,是要令“爱”与“财富”在不同的人生里交映生辉。
夹心白领
年龄40岁以下,中等收入的企业员工,家庭年收入通常为4万元~25万元。
夹心白领不好当。身兼“夹心族”与“白领”两重身份,意味着“在需要用钱时,发现手中的钱不够用”。夹心白领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与较大的财务缺口形成鲜明的落差。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们不自觉地将“财务安全规划”排至较低的“行动优先级”。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严肃思考遭遇重大疾病或者严重意外的可能性。不妨预想生活中需要大量现金的时刻,模拟检验抵抗风险的能力。假设家庭经济支柱得了重大疾病,除去医药费要考虑,更重要的是房贷、父母赡养、儿女教育怎么办?
在财务规划中,引入“时间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重新考量家庭支付需求的优先级。最重要的事项要最先做,哪怕看起来不那么紧急。财务安全和寿险规划,就是这样的事情之一。而且,一旦安排妥当,定期回顾和检视,它并不会在未来占用你更多的时间。
如果你想防范子女成年前的财务风险,如果你希望子女未来不再做夹心族,那么,先为自己买一份保险。在这个周末,抽1小时时间,找一家你可以信任的保险公司,安排与寿险顾问的会面。谨慎选择,立即行动!
金领
企业管理层人士,中高收入的职场精英。家庭年收入通常在25万元以上。
金领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具有良好的控制力,善于学习,善于规划。他们注重生活品质,看重品牌,喜欢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产品;他们“有钱无闲”,工作繁忙,压力大;他们讲究效率,喜欢直入主题。他们对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认为凭借一己之力足以应对风险。但事实上,部分金领人士对保险作为高效转移风险工具的本质缺乏基本认知。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对自身未来收入能力进行双向评估。既要考虑不断增长的情况,也要考虑意外等不可控风险造成支出远大于收入,甚至导致收入中断的情形。
很多金领家庭 “帮孩子买 ”的观点比较鲜明,这意味着如果小孩发生风险,父母将得到一大笔钱,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的爱。
重新评估家庭现有的资产组合,检视是否缺失保障型资产。
认真思考现有投资的风险,重新考虑你是否需要在资产组合中增添一份令财务基础更加坚实的人寿保险。
如果你更信任从事寿险行业的朋友而非陌生的保险公司。那么就主动邀请他们为你量身定制寿险规划,而不是等他上门推荐某种新产品。
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持续走低,而保费则持续走高,所以最佳投保时期应该是越年轻越好,健康状况最好,保费最低。
私营企业主
高收入的私营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家庭年收入通常在35万元以上。
私营企业主掌握创造财富的能力,并从企业经营中磨炼出优秀的财务掌控力。他们对财务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比其他任何族群都清晰。企业家善于面对风险,因此他们也“热爱安全”——个人和家庭财务的安全感是他们经营企业的必要后盾。在日常生活中,繁忙的经营和社交事务令私营企业主更可能采取“物质形式”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企业主一般会愿意支付咨询费,但是目前仅停留在股票、基金等投资领域,为什么不能为保险支付这笔费用?要相信保险也是由大量专业人士来服务的。
虽然已有颇为殷实的身家,但生意的运转和发展,对其本人依赖度高。通常将家庭自有资金与企业资金混用。生意如出现问题,家庭资金也面临风险,需要有一份相对安全的、与企业经营绝缘的、专属于家庭成员的资金安排。
立刻行动,购买必要的寿险服务。
自由职业者
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收入水平且无社会保障的群体。家庭年收入常在10万元以上。
自由职业者拥有乐观、向上的性格,出众的专业技能,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满足感和自在感。自由职业者虽然收入不菲,但他们工作强度大,现金流不稳定,对外界的风险认知不够深刻,对风险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他们对“风险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乐观预期,从财务安全的角度看,显然将衍生更为莫测的风险。自由的另一面,是更大的不确定和不安全。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与“侥幸心理”决裂,承认风险的存在。可以先从社保做起,关注身边的社保政策,积极加入。
必须厘清 “年轻”与“风险”的关系。风险永远存在,年轻不代表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反正是马上行动的理由,它意味着你有机会更早地规划财务安全,而且越早越划算。
自由职业者尽早进行有关长远未来的财务规划。最好对未来十年内的家庭收支状况有具体的预期,并制订相应的财务计划。
抽一点时间,学习寿险知识,以便你能够更客观、明智地判断寿险顾问的专业水平。这个行业中不乏优秀的专业人士。
生活作息不规律的自由职业者,应重点考虑商业医疗保险的购买,做一些“强制性”的财务安排。
全职太太
全职料理家务的家庭主妇,以家庭为事业,家庭年收入通常在25万元以上。
一个全职太太要同时担任着保姆、幼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理财师等10种以上社会职业角色。如果为家庭内“服务”定值,全职太太将成为对GDP贡献度很大的群体。
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它有时是“幸福的象征”,但也很可能意味着“牺牲”。全职太太把自己奉献给家庭,换得丈夫的安心工作、孩子的健康成长。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将你为家庭创造的价值,换算成财务指标,并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你的丈夫注意到这一点。
参与家庭所有的重大财务决策,而不是等待“经济支柱”的安排。
为你和你的配偶,分别建立应急准备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账户。分账户管理家庭财务,有助于你享受相对独立的财务权利。如果自己还没有社保,先结合当地政策主动加入。
认真梳理自身财务安全需求,请寿险顾问将其转化成相应的规划方案。
深入了解那些可能适合的保险产品,做出自己的判断。不管是保障险还是年金产品,让先生的财力稳定家庭财务结构。
如果条件允许,经营一份自己的事业。可以让老公做你的“大股东”。
低调中产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福利待遇高, 家庭年收入为8万~35万元。
低调中产过着比其他族群安稳的生活,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和令人羡慕的福利。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低于白领、金领等族群,收入亦不俗,且更多时间“享受生活”。“温室”中优越的生存环境,在逐渐磨灭着他们的风险意识。
中产族群的危机在于“不进则退”,虽然福利优厚,但如有大的风险降临,他们同样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现有的安逸生活,令他们忽视了财务安全保障的不足。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认真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正视可能发生的风险。“安稳”并非绝对的安全。
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更多的倾注于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上,通过寿险实现教育金储备,并加入保费豁免和养育金。即使父母发生意外,孩子不仅免交保费,还可获得一份生活费,使子女教育丝毫不受影响。这是任何一种投资无法比拟的功能。
尝试购买适合的养老保险产品,使其成为现有社保及其他福利的有益补充。敞开心扉,适度表达感情与关爱。
个体户
中等收入的、较缺乏社会保障的个体经营者,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下。
白手起家的个体户是都市中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依靠个人或家庭的汗水,从较底层的小生意做起,努力满足家庭的基本财务需求,并等待机遇,企望更大的发展。与私营企业主不同,个体户的创业受到资本金和所处行业的限制。在收入水平上,个体户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对于个体户而言,最大的财力是“人”本身。要把自己本身当作经营成本。购买保险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作为必要保护层的“社保”,要积极加入。
在风险发生前,暂且搁置寿险需求,努力提升收入水平——这样的思路需要重新审视。实际上,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条件下,依然有适宜的保险产品可供选择。
如果有了购买意向,就尽快寻求专业寿险顾问的帮助。结合自身需求和财务能力,考量相关建议是否可行。
农民工
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缺少社会保障, 家庭年收入通常在4万元以下。
农民工群体最缺乏购买力,最缺乏专业知识,从事最具风险性的行业。他们主要从事工作环境艰苦的体力劳动,最需要医疗与意外保险,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更缺少足够的财务能力。
也许,如何完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才是全社会当前最应关注的命题。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与关爱,更希望能启发农民工群体自身关于风险和规划的反思。或早或晚,农民工群体也能够拥有适合其需求的寿险解决方案。
寿险及财务规划建议:
农民工险商较低的根源问题很难迅速得到解决。但是在风险认知、行业价值认知、安全财务规划等方面。农民工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引导,以形成正确的风险观和寿险观。
农民工应当正视风险的存在,不应讳言。目前很多省市都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如果有条件,应该积极加入。
同时,打工期间是风险最大的时期,应关注企业工伤意外险的配备。或者自身结合打工的年限购买相应定期保障类寿险。
“小投入换大保障”与“价格低廉”概念并不等同,即使预算有限,也不应只关注价格,更应该注重该产品与自身的匹配度以及寿险公司的理赔信誉等。
“有钱无处买”的现象,应引起社会及保险公司的关注。农民工也应该更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寿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