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专区
来源:
近年来,部分不法机构及个人打着各种旗号,通过网络及电话短信等“撒网式”虚假营销宣传,采取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费率等手段,诱导青少年过度超前消费,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青少年有效提升风险识别能力,认清非法“校园贷”的真实面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法校园贷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虚假宣传,诱导贷款:非法“校园贷”通过无担保、无抵押、放款手续简单、零手续费、直接用身份证就能申请贷款、当天即可放款等宣传用语,吸引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办理贷款。
规避法律风险,收取高额息费:非法“校园贷”利用服务费、管理费等多种收费名目模糊利息计算方式、偷换概念,掩盖其畸高利率和收取的“砍头息”,甚至故意设置技术障碍,致使借款人还款逾期,以便收取高额罚息。
非法暴力催收:不法催收公司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轰炸式骚扰借款人以及其手机通讯录联系人,同时还伴随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不法行为。
恒安标准人寿在此提示您:非法“校园贷”乱象丛生,侵害了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请青少年务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要被虚假承诺所诱惑。恒安标准人寿在此温馨提示广大青少年朋友们:
1.提高防骗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很多“校园贷”诈骗的发生大都是因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盗用所导致的。在校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防止被他人盗用。
2.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
在校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学会使用各类金融工具,如确有正当消费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相关金融业务,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让非法“校园贷”钻空子。
3.养成理性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让消费回归理性
“校园贷”的风行与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息息相关。一旦过度消费,资金断流,就容易进入非法“校园贷”的圈套。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消费,才能不给非法“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